第104章、三和财团-《完蛋!我被昭和美人包围了!》


    第(3/3)页

    但当面纱被揭开后,大家或许就会发现哪怕是隐世高手,也是会有“肚子痛”的时候~~~三和财团“肚子痛”的情况就特别的多。

    霓虹主要的六大财团中,以第一劝银成立最晚、成员最多。

    其他传统财团中最老资格的住友、三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江户时期(16-18世纪)。

    三菱、富士稍次之,但也成立于明治时期。

    三和虽然没有第一劝业那么年轻(1978年),但也是在1967年才成型的,属于战后成立的新财团。

    但新成立归新成立,这个财团可以说是六大财团里最命途多舛的了。从三和银行时期算起的话,前后经历了三次重大危机,差点就没能熬到67年成立财团的时候。

    三和银行是在1933年,由以大阪为根据地的三家银行合并而成。从时间上也可以看出,它的历史和其他财团核心银行相比,确实有点短。

    非但如此,作为一个银行,它的贸易对象在当时也很“非主流”——以纤维为主的轻工业。

    结合一下当时时间,1933年,距离二战爆发没几年了,那时候霓虹倾尽全国之力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各大财阀银行都看到了苗头向这个方向拓展业务,可三和银行还在和一些轻工业的贷款业务打交道……(一`'一)

    于是,“非主流”的三和银行就付出了代价,由于全国都找不到几个大的贷款客户,二战末期三和银行跌落到五大银行的末位。

    还好三和银行的领导人不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立刻调整了自己的业务,开始向重化学工业中心转换,向以大阪为据点的机械、钢铁制造所提供贷款。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战后财阀散体之际,三和银行以及三和银行系的企业因为业务重心在轻工业,没有受到其他集团那样的影响。

    随着纤维产业的复兴,三和银行再次复活。许多纺织行业都处于三和银行的贷款业务下,这个时期的三和银行可谓是风光无比。

    然而噩梦终于还是到来了,1953年、1954年的通货紧缩席卷霓虹,三和银行大把大把的贷款根本收不回来,使其受到了成吨的打击,以至于不得不改变经营方向以求生存。这就是三和财团的“第一次危机”。

    接下来,三和银行从单纯的贷款业务转变为企业集团,50年代建立了以丸善石油公司为中心的石油化学联合企业,然而由于昭和30年(1955)的经营不善发生亏损,三和银行迎来了“第二次危机”。

    为了扭转经营状况,关西电力公司原副经理森寿五郎作为财界代表被派到丸善石油任经理。在此之后,三和银行的副总经理宫森继续继任,才使得丸善石油公司走上正轨。

    1967年,三和财团成立了自己最高的常务信息与决策机构——名为“三水会”的财团总经理会。正式组建起三和财团。

    然而好景不长,1973年的石油危机席卷全世界,三和财团也受到了波及。然而这次“受伤”的——还是丸善石油。

    其实它本身与国际石油资本毫无关联,各自相安无事,但由于这次危机,被迫……注意!是“被迫”买了高价石油。具体什么情况大家自己体会~~~

    只能说这运气也是没谁了。╮(╯﹏╰)╭

    反正结果就是丸善石油又一次陷入了经济不振的窘境。到1980年,丸善石油已经累计赤字近1000亿日元,债务繁重,几乎无力支撑,就这么引发了三和财团的“第三次危机”。

    三和财团这次的应对十分迅速,反正老问题就用老方法来解决就是了。派遣社长、人员调整直接一套连招走起~~~到今年也就差不多勉强度过了这第三次的危机。

    危机虽然度过去了,但问题还在。三和财团的人估计自己都觉得老天在玩她们。

    一开始玩轻工业,没风光两年打战了,轻工业没戏唱了。结果霓虹战败了,三和银行却是风光了。可又是没风光多久就来了通货紧缩。

    刚刚转型玩起了重工业,萌新的菜鸟本质就迅速暴露出来。人家石油危机,霓虹的制造业都特么的趁势崛起,就她们家的丸善石油继续挨揍。

    加藤荣治后来在跟学校老师了解这部分讯息时,听到一半就有点不厚道地笑出声来了。对了,那位老师自己也笑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