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要是没有保存功能,玩家就算设计出了非常棒的自定义地图,也只是自娱自乐。记性要是不好或者没有手绘功力,过段时间恐怕就连该玩家自己都无法再现出来。 目暮宏他们技术团队拿出的这款外设,便是想着连这种类似Mod设计的麻烦都给一股脑解决了。 可这个装置也就是听上去似乎很酷,无需消耗能源即可保存记录,但实际应用起来并不方便。 最麻烦的就是一个小小的关卡,可能都要花去大半个小时来记录或读取。 除此之外,加藤荣治随便想想都能点出好几个缺陷来,比如磁带容易发霉,不易保存,磁带机自身硬件容易损坏等等。 见目暮宏脸色都有些发青了,加藤荣治捏了捏自己的下巴,叹气道:“唉,算了……我也知道现在就要你们拿出我想要的东西有些难为人了。 外设要是实在没办法了,那就先集中力量,解决SRAM芯片的加装问题。” “老板你的意思是……还是采用给卡带加装芯片与电池的方案?” “不然呢?你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案?” 目暮宏缩了缩脖子,满脸尴尬地道:“其他的解决方案确实没有,但我们想到了SRAM芯片的替代品……” “嗯?接着说。” “就是EEPROM芯片,全称是‘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使用这种EEPROM芯片,这是一种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的芯片。如果用它来替代SRAM芯片,即使玩家操作不当,也不用太担心存档的丢失问题了。” “这么好的东西你为……让我猜一下,是不是很贵?” 加藤荣治一脸的了然加无奈,这年头……也不能这么说,应该说好用的东西基本在每个时代都不便宜。在消费类电子领域就更是如此。 目暮宏尴尬地点了点头,接着补充道:“这种芯片其实就有点类似老板你之前提到过的那种闪存芯片,只不过EEPROM芯片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读写速度较慢。 那位桀冈富士雄先生就是在EEPROM的基础上,提出的闪存概念,也就是‘simultaneously erasable(同步可擦除的)EEPROM’。” 加藤荣治之前提的一嘴“闪存”,如果是未来那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那问题当然不大。 但到了目暮宏这里却多少有点上司一张嘴,下属跑断腿的感觉。还没听说过闪存是什么的目暮宏,回头就带着一群人疯狂地查资料,这才搞明白了老板说的这玩意,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EEPROM。 只不过目前才提出了设计概念,暂时还没被制造出来。 加藤荣治对这方面的知识确实不够了解,他只知道存储器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还是听目暮宏的小科普,才知道现在都已经逐渐改为“易失性存储器RAM”和“非易失性存储器ROM”这样更严谨的称呼方式。 原来自上世纪50年代,集成电路发明之后,就有了掩模ROM。它是真正的传统ROM,全称叫做掩模型只读存储器(MASK ROM)。 这种传统ROM是直接把信息“刻”进存储器里面,完全写死,只读,不可擦除,更不可修改。它的灵活性很差,万一有内容写错了,也没办法纠正,只能废弃。 到了1956年,鹰酱一家叫Bosch Arma公司的华裔科学家周文俊(Wen Tsing Chow),正式发明了PROM(Programmable ROM,可编程ROM)。 这玩意最早是军用的,用于鹰酱的空军洲际弹道导弹的机载数字计算机。后来,PROM逐渐出现在了民用领域。 一些新型的PROM,可以通过专用的设备,以电流或光照(紫外线)的方式,熔断熔丝,达到改写数据的效果。 这些PROM,开始被大量应用于游戏机以及工业控制领域,存储程序编码。 1959年,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Mohamed M. Atalla(默罕默德·阿塔拉,埃及裔)与Dawon Kahng(姜大元,韩裔)共同发明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1967年,姜大元(韩裔)又与施敏(华裔)提出了基于MOS半导体器件的浮栅,可用于可重编程ROM的存储单元。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现。 正是基于MOSFET的创想,1971年,英特尔公司的多夫·弗罗曼(Dov Frohman,以色列裔),率先发明了EPROM(user-erasable 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