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帝国应有的样子-《扛着AK闯大明》
第(2/3)页
这些家伙出了问题总会有各种理由让别人背锅,他们也许知道自己错了,但却从来不肯承认,最后倒霉的必然是天下万民。
还有一点,倘若帝王是二傻子对某些朝臣来说倒是个大大的好事,二傻子好啊,真到了那时候天下的事儿还是得有人管,皇帝管不了,还不得他们来拿主意。
但刘鸿渐可不管这些,他只需要关心两件事,第一,这么做是否利于大明的长远发展,第二‘大’舅子会不会一如既往的相信和支持他,二者缺一不可。
激烈反对也好,以死相逼也罢,舍小家为大家,不服气的就回家卖红薯吧,没有办法的事情,从来没有给改革是不死人的,也从来没有改革是没有阻力的。
但是他还是要去试试,为了百姓也好,为了自己的子孙也好,他知道不去试试的话以后肯定会后悔。
大明不是没有另外的路走,既当商品经济发展到非常繁荣的程度,逐渐诞生出的资本主义思想。
然而,虽然后世没好好学政治课本,他也隐约觉得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或者缺乏这种土壤。
汉人的文化与欧罗巴完全不同,在这样一个关系型的复杂社会里,用君主专制的帝国主义反而比资本主义那一套更合适。
但是这事儿谁能搞得清楚呢,走一步看一部吧,一条路行不通就换一条,总比以前万历皇帝一样,想查个案件都得靠绝食相逼,内阁才会同意。
也不至于像崇祯大叔一样,发的命令出不了顺天府,勒紧裤腰带供应辽东边军,却被袁嘟嘟忽悠的团团转,众筹个军饷吧,一个个官员白天哭穷晚上夜夜笙箫不亦乐乎。
这特么简直是在扯犊子,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大明的江山不是他们的,但银子和权力是他们的。
相通了这些事,刘鸿渐瞬间觉得自己肩头的责任很重,并不是说消除了内患,荡平了建奴就完事了。
如果不改良这个帝国,不用多少年,腐朽的帝国仍旧会在沉沦中腐朽,为了子孙他也要尽其所能。
在屋内又与三个老婆聊了聊家常,孙秀秀和杨雪各自抱着孩子回了屋,她们似乎有了默契般,尽量将机会留给坤兴。
毕竟她们都已经有了孩子,而坤兴仍旧没动静,刘鸿渐很满意家里的这种氛围,不需要勾心斗角,不需要身份地位,她们是家人,没有彼此的家人。
只是刘鸿渐对此毫不在意,女人到底无法超脱封建的大染缸,他才二十二岁,坤兴也才不到二十岁,着什么急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