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想归这么想,这些朝廷上的事,李媛却不好说什么。 王灿没继续说下去,等李媛吃好饭了,她才开口。 “姐,现在你回来刚好。咱的庄子是不是也得准备一下,把暖棚盖起来?这里虽然还没过中秋,但早晚的寒意已经很明显。我琢磨,等盖出来,也得花些时间,到时候咱们早些种菜,也能多赚一些。” 如今她有两个儿子要养,男人又在书院里念书。 这念书最是费钱,她也不可能一直指望姐和两个姨。 如此,她可不就得勤快点,能多赚一文算一文。 “行,这个我已经交给三叔了,你回头和他商量。对了灿娘,我这边有个想法,还不太成熟,我说说,你听听。” “嗯,姐你说!” “你姐夫说东凤府那边的百姓日子艰难,不管是渔民,还是盐农。这盐农涉及到盐务,我管不了也帮不了。但是渔民这边,我兴许能帮上一二。” 王灿听都没听说过什么盐农之类的,不过渔民倒是知道一些。 他们流云县以前就有不少人,靠在流云河中捕捞为生,不过那是在河里捕鱼。 东凤府那边的,应该就是靠捕海鱼为生的那些人。 只是那边离京城这么远,她媛娘姐想怎么帮,又怎么能帮得到? 心里有疑惑,王灿也没问出声,就坐在那,静静听她说。 “盐贵,尤其是离海越远越贵。听说西北一带,盐一斤能卖到四五十文。有时候,甚至还七八十文。” “而那边的人,常常吃不起盐。我是这样想的,你姐夫说东凤府很多渔民捞的鱼,不是卖不出去,就是卖得极为低廉,可以说很多人靠此食不果腹。” “我想问问陈武,他走镖跑西北,对那了解多少,与那边的人相熟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可能,让东凤府的渔民,把卖不出去的鱼晒干保存起来,到时候带到西北去卖?那些都是咸鱼干,价格比盐便宜多了。” 王灿一听,来了精神。 “姐,你想要做这个生意?只是我姐夫是那边的同知,你做这个可能是解决了两方老百姓的困扰,但你就不怕朝廷有人弹劾姐夫,说你们借机搜刮民脂民膏,或者说你们与百姓夺利?” “这个我不出面,只是有这么个想法,具体要怎么做,由谁来做,还得仔细琢磨。真要确定做了,还得写信与你姐夫说清楚这些。前期要投入多少银子,都得准备出来。西北,东凤府以及镖局商队什么的,三者沟通必不可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