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家老两口,既然曾经能培养一个秀才儿子,那肯定要比寻常人有远见。 只是李老头是庄稼人,伺候了一辈子的地。 他从小生在这,长在这。 要他现在为了往后所谓的干旱闹水灾离开,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提前种点耐旱的作物,还是没问题。 且对他来说,目前所知道的消息,也只是谢砚之的推测。 未来具体如何,还有待验证。 因此他在沉吟了许久后,方才说道:“既然这样,那来年家里的地,靠近流云河附近的,全种水稻。其他地方水田放干,就种红薯。” 李媛,不,应该说原主对老宅有多少地,都在哪,根本都不懂。 听到这,也知道大概这就是她爷信了,但保守起见的提议。 她也不知道没靠近流云河的地方,有几亩地,便再次强调说:“爷,我这边有之前和谢哥去府城时买的红薯,据说种子是改良过的,亩产特别高。要不回头我育苗好后,你们自己来剪藤?还是我把红薯给你们,你们自己育苗?” 李老头琢磨了下,就问:“亩产多少有说吗?确定真的产量高?别被骗了!” 李媛根据自己所知的消息,特别保守且让众人能接受的地说了一个数据。 “说是亩产两三千斤,且个头大的多,小的少。” 说着,她看向李钧:“钧子,你不是还吃过吗?和爷说说个头多大,味道如何。” 还未等李钧开口,一直没出声的李铮说:“如果大姐说的是钧子拿过来的那些红薯,我知道。爷,我书房中还剩一些。咱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自己看了就知道。” 话落,他放下筷子,就直接回书房把剩下的红薯拎了过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