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累了,拍不动了,如此而已(5600字)-《择日走红》


    第(2/3)页

    “行,《那些年》那边已经开机了,一切正常,陈寅亲自去剧组盯着了。”陈梓妍笑着说。

    陆严河点头。

    “还有一件事,你的专辑已经录得差不多了,但是实体专辑要赶在你九月份生日前制作发售,有点困难,我的想法是先配合你生日,以电子专辑的形式在各大平台上线,因为我们这个活动也是以生日为主题,去送给所有粉丝们一个礼物嘛。”陈梓妍说,“你觉得怎么样?”

    陆严河点头:“可以啊。”

    陈梓妍说:“等发了专辑以后,我们就可以策划演唱会的事情了。”

    “演唱会?”

    “你不是之前想要做演唱会吗?”陈梓妍对陆严河笑了笑,“巡回演唱会可能做不了,但可以做单场的演唱会,怎么样?”

    陆严河心想,他当时想要做演唱会,是打算在演唱会上跟陈思琦求婚来着。

    其实,也差不多了。

    可以了。

    那就策划起来吧。

    陆严河笑着点头,“好,那就暂定明年做一场演唱会。”

    这个时候,周若从他们前面走了过去。

    陈梓妍眼前一亮,有些惊讶地说:“这个女孩——”

    陆严河转头看着陈梓妍。

    “怎么了?她在电影里演我妹妹,叫周若。”

    “我知道,我认识她。”陈梓妍说,“她很美,很有辨识度,非常有电影感的一张脸,之前我想过要签她,但是她拒绝了。”

    陆严河有些惊讶。

    还有人拒绝陈梓妍。

    “她长得是真好看。”陈梓妍再次说。

    在演艺圈里,从来不缺美女。

    能够让见人无数的陈梓妍短时间内重复夸好看的,却屈指可数。

    “我觉得她的气质跟于孟令很像。”陆严河说。

    “可是于孟令是那种女词人的清冷婉约感。”陈梓妍说,“周若身上更有一种山鬼的飘逸和幽静气质。”

    陆严河闻言,点点头。

    “她这个气质,独一无二,尤其是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一定是大导演们最心动的。”陈梓妍说,“这几年,她也演了很多电影,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女性形象,还真没有见过她演那种很现代化的女性角色。”

    在《定风一号》里,周若饰演的妹妹,也是一个进步女学生的形象,是一朵白色兰花般干净和纯洁的女生,她被迫害而无辜惨死的结局,也是陆严河在电影中受刺激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陆严河说:“但是,我听说她并没有把演员当成一份全职职业在做,她似乎都没有签经纪公司。”

    “是的。”陈梓妍点头,“她基本上只跟几家固定的电影公司合作,她的一个同学帮她兼任着经纪人的工作,除了在电影里,基本上是不能在其他场合看到她的,她可能知名度和人气没法儿跟当红的明星比,但是她有一批很喜欢她这个调性的粉丝的,在她的粉丝小圈子里,没有人可以跟她相比。”

    陆严河笑着说:“我感觉,你现在还是很想要签她。”

    “是的,你没有说错。”陈梓妍点头,“我看到她就跟看到一块稀世宝玉一样。”

    陆严河问:“梓妍姐,那你要不再去问问?”

    “算了,我想问也没用,她根本不需要经纪公司,她跟演艺圈的交集,还真的就是演戏而已。”陈梓妍说,“她甚至都不算艺人。”

    陆严河明白陈梓妍的意思。

    “而且,我现在的身份也不适合再去签她了,如果不是我来亲自负责她的工作,其他人来做,我觉得也无法明白要怎么样去发挥出她身上这最珍贵的地方。”

    陆严河听到陈梓妍对周若竟然有这么高的评价,一时间,他心里面竟然有点吃醋的感觉。

    -

    在《定风一号》,演员几乎全是演技派,没有一个不会演戏的。

    但是,刘毕戈仍然常常不满意。

    他不满意的,恰恰也就是大家都太会演了。

    他常常叫停,把演员们拉到监视器后面,让他们回看拍摄的片段,然后说:“演得太好了,但好得太四平八稳了,就是那种下一个地方该吼出来、下一秒,果然吼出来了,它很符合我们对这一幕的预期,但我不想要这种百分之百符合的东西。”

    演员们对刘毕戈说的话感到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

    刘毕戈又很难跟他们讲清楚,只能够一遍遍地重拍,然后阴差阳错的,有某几秒拍出了他满意的,赶紧把演员又叫过去,告诉他们,他要这样的。

    其实说白了,就是他要百分之九十的、四平八稳的好,也要百分之十的、不那么符合表演审美体系的东西。

    不是说——克制永远是高级。

    在汪洋大海上突然掀起一阵失控的风暴,是比高级更广阔的一种震撼体验。

    刘毕戈要那种一瞬间的、拳头一样砸到岩浆里一般火花四射而甚至忘记痛苦的东西。

    陆严河心想,比如《霸王别姬》里蒋雯丽跪下之后斜起眉梢之后的那一挑眼,比如《建国大业》里张国立听到票数结果那一瞬的眼神,比如《一代宗师》里章子怡说出“叶先生,我心里有过你”后的那一抬眼、一滴泪。

    那都是完全在成熟表演体系里、但又不能被所谓的表演体系给精确描述的表演。

    表演体系,是规范,是模式,是审美标准。标准之外,才是是无法复制的艺术。

    刘毕戈的要求太高了。

    每个演员都被他折腾得要死要活。

    包括温生明。

    温生明一个抬头看向陆严河的动作,刘毕戈硬是从阳光明媚的下午,拍到了暮色四合的黄昏,最后,刘毕戈说:“温老师,我没有拍到我想要的那个瞬间,明天还要继续拍这个镜头。”

    温生明一言不发地离开了现场。

    大家都以为他生气了,毕竟是这样大牌、这样一个地位的演员。

    但是,第二天,温生明又一声不吭地来了。

    对于刘毕戈那近乎变态的、对镜头的要求,陆严河早就充分体会。

    他知道,他作为演员,也许已经给出了百分之百的东西,但偏偏不符合刘毕戈脑海中的那个样子。

    那有什么办法,只能继续一遍遍地给,一遍遍地去够那个不知道边在哪的灵魂深处。

    常常演到收工时,人完全虚脱,精神倦怠。

    -

    夏天逐渐炎热了起来。

    但是,在片场是不允许开空调的。

    刘毕戈要求现场对应那个时代的军统情报站,做了一比一的复制。

    人在不同的环境下面是什么状态,这是生理反应。

    在情报站里的戏,对陆严河来说是最难演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