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也就是说,探春对这些汇报工作的媳妇们,该尊重的还是很尊重的。那平儿听了,就答应了一声出来。那些门口的“办大事的管家娘子们”忙拉住她,说,哪用辛苦姑娘去叫,我们已经有人去叫了。平儿虽然是妾,似乎不如这些“办大事的管家娘子们”,但是靠近凤姐,那也是小半个主子,自然要讨好了。 平儿和这些媳妇们正说着,见秋纹走来。众媳妇忙拦住:“别进去,吃饭呢。”秋纹说:“我比不得你们,我哪里等得。”呵呵,宝玉身边的丫鬟,自然又是另一番风派了。说着就直奔厅门要进去。平儿忙叫她:“快回来。” 秋纹回头,只好回来了。平儿拉住她,悄悄地问:“你进去回什么事?”秋纹说:“问一问宝玉的月钱和我们的月钱什么时候才领到。”平儿说:“这是什么大事。你快回去告诉袭人,说我说的,今天什么事都不要来回,保准回一件,驳一件。回一百件,驳一百件。” 秋纹忙问为什么。平儿说:“她正要找几件厉害的事和有体面的人开开例子作法子(杀贵大),镇压众人做榜样呢。何苦你们先来碰这钉子呢?你这一进去说了,她若拿你们也做一个榜样,又碍着老太太的面子;若不拿你们做一二榜样,人家又说偏向一个,仗着老太太的威势就怕,只拿软柿子捏。你听听吧,二奶奶的事,她还要驳两件,才压得住众人口声呢。” 秋纹听了一吐舌头,连忙道着谢跑了。 这时宝钗的饭也送来了,平儿忙进来伏侍。那赵姨娘已经去了。宝钗、探春、李纨三个在桌子上一起吃饭。吃罢,探春、李纨、宝钗各自的丫鬟也都散去了。门外的众媳妇们,方才慢慢地一个一个的进来回事,个个安分规矩,不敢如先前轻慢疏忽了。 我们现在一般认为地主坏,统治阶级坏,劳动人民好,但是原故事叙述者则给这一回起的回名第二句是“欺幼主刁奴蓄险心”,那就是说这些很刁的媳妇们,都抱着试探如果可能就欺负这李纨、探春的心思来在门口等候回事。也就是说,在当时人看来,家奴,普遍来讲是性本恶的。原故事叙述者是过来人,当非托诸空言也。 那前半个月时元宵节演的戏有《八义记》,就是赵盾的儿子赵朔家被满门抄斩,只留下个赵氏孤儿,于是家中两个义士舍身救主,还有外面六个义士联手治奸臣,这样的故事,这本是春秋时代的故事,家中的义仆也就两个,而且多半还是杜撰的,专制下,如何求的奴才或者臣子对主子的忠呢? 我的意思是,不能求得。饶是探春、凤姐这样的弹压,也不过勉强按着葫芦和瓢顾个几样罢了。 专制者和被专制者之间,互相磨的性子都恶了。 探春见媳妇们都老实多了,方才气渐渐地平了,于是又对平儿说:“我有一件大事,需要和你奶奶商议。你快去吃了饭来。宝姑娘也在这里。咱们四人商议了,再告诉你奶奶看可行不可行。” 那四人就是探春、宝钗、平儿、李纨,于是平儿答应着回家吃饭,欲知到底探春有什么大事,且听下回分解。 (插说一句,所谓“老太太”就是贾母,太太就是下面的一层媳妇,如王夫人、邢夫人,再往下的媳妇,就是“奶奶”,如琏二奶奶(凤姐),大奶奶(李纨),有时也简称二奶奶,大奶奶。对着平儿称凤姐则说“你奶奶”,这不是说凤姐是平儿的奶奶。)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