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晏清连衣物都没有收拾,悄然从杜宅离开,第二天清晨直接离开了陵河,蔡家一族喜净,宅子几乎便想建到山上去了。 整整两天,晏清才到了蔡府。 蔡家现如今有两兄弟,当家做主的是老大蔡善,据说蔡善十分聪慧,出生便能窥人心,因为极强的天赋,从小就被外来的一位道长收做徒弟带走了,十来年后才回到了蔡家。 老二蔡泯自小身体就不好,也没有什么修道的天分,据闻,蔡家本是一脉单传,若是出了兄弟姐妹,必有一人殒命,也有道士给他看过,说是活不了几年。 因此,蔡家日夜行善,蔡泯本人更是。 晏清到的这会儿,有人正在蔡府外搭棚施粥,派发棉衣,如今乱年,流民到处都是,吃不饱穿不暖,蔡家此举已经整整维持了三年。 她从陵河出来后便沿路打听,发现只要一提到蔡家,便都是夸蔡家的,对于蔡家的两位少爷更是赞不绝口。 行至蔡家大门口外,已经是傍晚,那施粥的棚子已经准备撤下了,晏清瞥见远处,蔡泯站在那里,穿着一身黑衣,和几个蔡家仆人说笑着。 晏清站在原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难以将此时的蔡泯和多少年后的残害无辜的蔡泯联想到一起。 一个人,要经历什么,才会变成那样? 此时傍晚,这边人本就不算多,到这个时候,便更显得站在那不动的晏清尤其显眼。 蔡泯望了过去,低声同旁边的仆人说了些话,两名仆人端了碗粥,又拿了件棉衣,走向了晏清,“姑娘可是饿?” 晏清沉默不语,只是看向远处的蔡泯。 蔡泯心中古怪,只觉这姑娘看自己的眼神怪异,却也没往别的方面想,朝她颔首笑。 晏清到底没接那一碗粥,道了声谢,便匆忙离开了。 仆人端着个碗,嘀嘀咕咕,“这姑娘可真奇怪,站着看了这么久,也不是饿,也不是冷.” 蔡泯也觉得奇怪,但没当回事,笑道,“好了,快收拾了回去,这个点,大哥该回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