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阿甘正传》首映(下)-《重生于七十年代》


    第(2/3)页

    既然选定了这部电影,刚好第一主角米勒上尉也在现场,王杰自然也就提醒了斯皮尔伯格一句。稍微有些遗憾的是,从筹备到拍摄再到后期,明年内是不可能上映了。不过后年可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不仅票房可能会比原版更高,说不定还能让汤姆·汉克斯第二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当然,这个念头在他脑海里转了转就被放到一边去了,原时空汉克斯能蝉联两次已经是运气,如果《费城故事》和《阿甘正传》的上映时间对调下的话,汉克斯几乎不可能连拿两座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杯,至于连续三次那就更不可能了。

    至于电影的制作和发行,交给联美好了,相信斯皮尔伯格绝对不会拒绝。

    《阿甘正传》上映后引发的热烈反响让很多人始料不及,几位知名影评人都异口同声的称赞这是杰作,媒体上的评论也几乎是一边倒。

    “这是部不可思议的作品,我们在阿甘的跑动中回味了这五十年来所有知名的历史事情,我们也在阿甘身上看到了许多丢失已久的精神。”——《芝加哥论坛报》

    “电影虽然还有瑕疵,但汤姆·汉克斯的精湛演技弥补了这些,他将一个有着轻度弱智,却诚实而勇敢的角色诠释得相当可信。”——《华尔街日报》

    “我只能说威廉导演再次创造了奇迹,在这部电影当中阿甘已然成了美德的化身,他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这正是我们现在所欠缺的东西。

    随着社会急速发展,很多人都在日新月异中迷失了自我,就如同电影中的珍妮,她几乎是六、七十年代那些曾被称之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吸毒、纵欲、犯罪,她一心想要活得自我,但直到最后才明白自我到底是什么。而丹中尉则是另一种人,他们沉浸在过去的荣光,不肯改变也不肯接受改变,他们同样认为那才是自我。

    只有阿甘,坚持着自己的坚持,从不改变也不放弃,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而这才是真正的自我。影片的最后,代表着两种人生观的丹中尉和珍妮有了唯一一次见面,这可以看做是在六、七十年代掀起***运动后,激进和保守两种观点握手言和——在阿甘的影响下。所以那些看似愚蠢的行为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品质,而不是耍小聪明,惟利是图以及投机取巧。我忍不住会想,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才能教育出这样的孩子,请允许我重复那句话: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感谢威廉导演,带来了一部如此出色的作品。”——知名影评人罗伯特·卡梅隆

    仅仅三天时间,在2300家院线上映的《阿甘正传》就在北美卷走了4200多万的票房,轻而易举的将之前占踞榜首的《蝙蝠侠归来》给挤了下去,这样的成绩虽不能算是绝后但也说得上是空前了,相比记忆中原版要超出太多。

    王杰却觉得这很正常,从一开始他就没少在宣传上下工夫,各种热门位置的海报、各种媒体上的广告,目前能用的手段都用了,更何况他手中还有几家电视台,要是这样票房都还超不过原版的话,那他可以洗手不干了。

    不过有些遗憾的是,目前的互联网仍旧还很稚嫩,如果是几年后的话,甚至哪怕是在两年后,在网络里这样宣传的话,绝对会让首周票房再增加1000万左右。

    病毒营销这玩意儿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在网络出现以前就有了类似的手段,只不过网络的扩散速度要比普通报纸、电视台快上数倍,所以就有了这么个名字,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不过是换了个称呼而已,只有普通人才会觉得听起来好厉害。

    不管怎么说,93年暑期档的电影院完全是《阿甘正传》的天下,一家人去看电影的话首选绝对会是它,全美各地的电影院经常出现要提前好几天订票才有得看的情形,这样的盛况大概只有几年后的大船和星球大战前传可以比拟了。

    一边倒的评论界更是不用说,这已经是主旋律得已经不能再主旋律的电影了,就算挑刺也只能从拍摄技巧又或者演员的表演上面下手,却鲜有攻击电影的主题思想,无论主流媒体还是小报都是如此——小报们虽然肆无忌惮,但也要分情况,在目前这种环境下乱说话的话铁定招来围攻,那样的话他们不仅吸引不到眼球,反而会成为过街老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