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1988年《明报》日销量已是11万份,1989年跃升到18万份。除了《明报》、《明报月刊》、《明报周刊》外,明报机构尚有一份《明报晚报》。渣庸还成立了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1991年1月23日注册成立“明报企业有限公司”,当年3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明报集团1990年度的盈利高达七千万元,到1991年度接近一亿元 渣庸心想:难怪这个半洋人整天泡在女人堆里,还能创下偌大的家业,此人的眼光实在犀利。 本来不打算把《明报》卖给王杰的渣庸,现在居然有了一点点兴趣,他说:“《明报》是拒绝一切政党和团体的,严守自由中立,走持平和客观的办报路线。威廉先生,如果我没记错,你在华夏跟那位伟人是忘年交吧?” “可以说是知己。”王杰很干脆地承认下来,“准确地说,我和邓公都是一类人,我们都是一个支持国家统一富强的民族主义者。国家、民族和个人合法利益至上,至于执政党,我把它理解成为一个职业经理人。这个职业经理人干得好,我会鼓掌,干得不好,我会批评。我不会昧着良心帮任何党派团体歪曲事实,错就是错,对就是对。你看我旗下的电视台和报纸,从来都是执中、客观的报道新闻,因为说华夏大陆坏话假话的媒体实在太多了,才显得我有些另类而已。” 渣庸默然饮着咖啡,似乎是在琢磨王杰的话有几分可信度。良久,他说道:“威廉先生,我原则上同意将《明报》卖给你,不过你要给我一份书面保证。” 王杰笑道:“那就谢谢渣老成全了。过一段时间我会将我在香江旗下的所有报纸进行改革,希望渣老能够给予监督指正。” “什么大改革?”渣庸好奇地问,他不认为王杰是在小打小闹。 王杰道:“足以影响香江报界现状,甚至改变香江传媒格局的大动作。” 渣庸皱皱眉头,随即点头道:“那好,我就拭目以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