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邵氏院线-《重生于七十年代》
第(2/3)页
如此一来就造成一个恶心循环,电影质量低劣造成上座率低下,上座率降低造成单部影片上映天数减少,上映天数减少就必须拍更多电影来弥补片源的稀缺,而为了拍更多电影就必然会减少单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制作成本减少之后就会导致电影质量下降。
这是一个死结,根本解开不开。
邵氏影业公司与邵氏院线公司,两家本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公司,现在却互相拖累,成为了彼此的包袱。
邵逸呋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他却对此一筹莫展。
与邵大亨比起来,王杰这个梦工厂老板算是很清闲的。邵氏兄弟公司刚建立起来的时候,邵逸呋已经是个大富翁,当时他已经51岁了,仍旧亲自导演或监制影片,而邵逸呋入股TVB时,已经60多岁了,可却天天吃住在片场指导工作。
无论是邵氏影业还是无线电视台,都是邵逸夫的心血,他一个都无法舍弃。
不过现在电影这一块已经愈发不景气了,加上方艺华一个劲地吹枕边风要发展电视台,使邵逸呋不得不偏袒TVB这个小儿子,渐渐减少对邵氏影业这个大儿子的扶持和关注。尤其是最近,邱大亨掌控亚视后对佳艺和无线两家电视台展开了疯狂的挖角,王杰旗下的佳艺还好,有梁书怡的把关和高工资高福利的牵制,只是被挖走了几个三线明星和五六个不受重视的闲散部门的小主管。邵大亨的无线可就惨了,由于邵逸呋的一贯抠门,无线被挖走了两个监制和一个制作部门副经理,至于艺人,更是被挖走了十多个,连当家主持人沈殿瑕都转投去了亚视,虽然这不会让家大业大的无线台伤筋动骨,但也让邵逸呋焦头烂额了一番,对邵氏影业越发的冷淡。
邵氏兄弟公司和邵氏院线公司,从去年第三季度就已经出现亏损,今年亏得更多。
电影公司那边,还可以通过外埠票房把亏的钱赚回来,但邵氏院线亏的钱,却再无赚回来的可能。
邵氏院线公司旗下的电影院一共16家,但真正属于邵逸呋的却只有11家,剩下的5家都是别人加盟的,而且是位于繁华路段的大型电影院。
那5家大型电影院,如果有好片源的话,每天都会产生大笔的盈利。但若是上座率很低的话,那它们因为经营成本比其他影院高出许多的,那么亏损情况也更加严重。
由于邵氏的电影不景气,现在邵氏院线那5家加盟电影院主,已经在四月初和邵氏院线散伙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