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或许胡小鹏这样做是违反了东南大学的规定,但对于辰隆邦来说,这本来就是他想要胡小鹏做的事情,只不过他不能亲自说破而已。 站在狭窄的通道之内,听着坐在折叠木凳上面的辰隆邦开始分析这台机械快手,即便它的设计方案已经被狗小友分析过无数次,但胡小鹏此时却仍旧听的津津有味,甚至一时间胡小鹏竟然有些怀念起当年自己在实验室中的过往。 最初胡小鹏在听到辰隆邦的分析时,还在担心他是否会针对那台自己所设计改造的新型原能机进行追问,毕竟在胡小鹏看来,自己所设计的新型原能机绝对是这台IA的亮点,更是超越同级别原能机的碾压般存在。 可事实上,辰隆邦在这台原能机上面却仅仅给予的肯定的态度,并且直言只需要适当调教,这台四代八位原能机的理论功率,甚至已经达到可以媲美四代半原能机这种过渡产品的程度。 但这也仅仅是理论功率,在实际使用中最多能够发挥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同时辰隆邦也提出了这台新型原能机的某些缺点。 诸如在新型原能机释放最大峰值功率的时候,新型原能机的舱内压强将会超过机体设计负荷,虽然胡小鹏利用其它零件弥补了舱内压强的隐患,但也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因为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新型原能机仍旧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一旦在比赛中损毁,那么导致的结果将会是彻底的丧失比赛资格。 而且辰隆邦也在分析被胡小鹏改造过的能源供给系统的时候,同样提出了自己的担心与顾虑,而这种顾虑便是常规IA身上所装载的能源系统,虽然经过胡小鹏的改造,有效的提高了能源的转化率,但仍旧无法长时间有效的维持这台新型原能机的能源消耗量。 不可否认,辰隆邦的分析的确非常彻底,而且是直击要害,将许多即将发生,甚至是还未发生的可能性都考虑了进去。 可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难道胡小鹏就不知道吗? 当然不是,他不但知道,而且知道的远比辰隆邦仅凭经验在这短短两个小时内所分析到的东西更加丰富。 就如新型原能机的不稳定因素与聚合能源的消耗问题,这些事情早在胡小鹏设计这台原能机的时候就已经通过狗小友的分析得出了结论。 可是要去解决这个问题,却并非想一想说一说那么容易。 因为它们虽然分属能源与动力两个不同的系统,但他们仍旧处于连带关系,而且不仅仅是这两个系统,其实也包括传动系统,控制系统,防护系统等等,甚至可以说改变某一处的部分系统,对于IA来说都是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就比如拿眼前这台机械快手来说,为了提高了整台IA的动能与参数,那么势必就要从根本去提高原能机的功率。 如何提高是一方面,而提高之后能否稳定运行又是另一方面。 即便以上两个问题都可以顺利解决,那么有关于能源消耗的问题便会接踵而至。 而要解决能源的问题,除了从根本去提高聚合能源的转化能力之外,那么只能选择提高聚合能源体的装载数量。 可提高转化率却也不是随口一说就能搞定的事情,要不然的话,全世界各国也就不会有如此之多的研究单位在想方设法去提高聚合能源的转化率问题了。 别的胡小鹏不知道,单说当年在辰隆邦的实验室之内,其实就有专门攻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小组,并且其组员全部都是东南大学的硕士生与博士生,但其结果却也大多都是一些可行性的论文,以及从未成功过的假设与推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