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两大隐患-《窃国》
第(2/3)页
赵逸苦笑一声:“董卓还真是命不该绝。”董卓的人品不怎么样,但是才能卓著。只可惜当日与黄巾军交战遇到的是张角这个当世枭雄败下阵来。若是与张梁、张宝交手,现在或许就是另一种局面。
赵允对董卓的事情没有在意,此时董卓不过是个小小的县令,别说自己这种朝廷大员,就算是一郡的郡守想要惩治他都十分容易。赵允的心思现在没有放在董卓身上,而是对赵逸刚才所说的两大隐患很感兴趣:“逸儿不要议论董卓了,此人在朝中已经身败名裂。除非有特别机会,不然绝对没有再次翻身的可能。你刚才所说的两大隐患要如何处理为好?”赵允此时已经不把赵逸当着一个毛头小子,因为赵允发现赵逸的观点切中要害,比自己想的还要长远。
赵逸摸了摸鼻子,苦笑一声,暗说赵允还真是忧国忧民:“外戚官员不过是大汉的疥癣之疾,像我这种郡县官员,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在剿灭黄巾军的时候,我们这些郡县官员也在一步步的壮大自己,招兵买马,扩充军备。此时还没有成为隐患,万一壮大到了一个程度,难免会有事情发生。”
赵允眉头一皱:“那些人会割据土地?”说的割据是好听一点,难听一点就是占地为王,与土匪的占山为王说法差不多,只是双方的性质不同。官军明面上不会对百姓下手。
赵逸微微摇头:“不仅如此,彼此之间或许会因为种种原因爆发战争。通过多年的混战,土地合并,其中的几个强者,足以虎视大汉。但是想要除掉这心腹大患,朝廷却不得不根除这疥癣之疾。因为这些外戚官员在外面横征暴敛,使得怨声载道,类似于黄巾起义的事情必定会再次发生,若是没有这些郡县守军,朝廷危矣。”但是若是想要拔除这些外戚官员,却不得不将十常侍除掉,因为十常侍这些人的保护伞,不将这保护伞去掉,谁也别想动那些外戚官军分毫。
赵允没有想到赵逸竟然将事情分析的如此鞭辟入里,真是让他目瞪口呆:“既然你知道的这么清楚,为什么不帮大将军诛杀十常侍?”按照赵逸所说的话,赵允甚至都感觉亡国无日了。刚才的谨慎,被赵逸这些话击垮。
“第一,我不想成为何进手中的枪,他让我刺哪我就刺哪,第二,目前我的势力太弱,兵员猛将太少。”赵逸阐明了自己目前的情况,别对赵逸说什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赵逸就算是卖命也不想给这个腐朽的东汉皇朝卖命。现在的东汉皇朝,和后世的明朝末期十分相像,一样都是宦官掌权,一样的腐朽黑暗。崇祯皇帝朱由检,虽然也算呕心沥血,但也没有把江山保住。就是因为朝政已经**到了一种程度,民心尽失。
此时的东汉王朝也是如此,努力挽回的人都没能挽回颓势,更别说现在的汉灵帝了。
赵允沉吟不语,因为赵逸说的是实话,他此时的实力确实太弱了。“诛杀十常侍,只需要皇帝一道圣旨就可办到,根本无需调集军队。明日我就将你的观点说给几个大人知晓,我们要联名上奏。”赵允想用自己的忠心将皇帝唤醒,不能在沉浸在十常侍的阿谀奉承之中。
赵逸急忙说道:“父亲切不可如此。若是圣君看到文官死谏,能够反省自身,为了国家大业,将十常侍诛杀,但是此时的皇帝并不是圣君。您的建议非但不会让皇帝醒悟,还很有可能会累及自身安危。”
赵允听了赵逸所说沉吟不语,因为赵逸说的不错。国家是皇帝的,生命却是自己的。
赵逸还想再对赵允说两句话,此时家中仆人来报:“老爷,黄门左丰奉常侍张让之令,请二少爷前往赴宴,要给二少爷庆功。”
赵逸苦笑了一下,张让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在赵逸走后,赵允叹了一口气:“此时朝廷已经是内忧外患,这些人竟然还大搞党争,难道东汉皇朝真的保不住了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