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殿试前夕:遗孤-《镐京出猎》


    第(2/3)页

    “徐哥哥。”

    徐谨嘴角马上浮现出一抹微笑,这个一见到她便会甜甜地叫一句“徐哥哥”的少年,漂亮、乖巧的让她心疼。他没了父母,没了家,连唯一的祖母也在几日前离他而去。

    记得她初来国子监那日,温从吟带她拜过孔庙,将她介绍给全监师生和官吏时,她竟意外地在人群中发现了这个孩子。而那时,他脸上充满吃惊与欣喜,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她。后来他来到“典簿厅”,高兴过后,却在她面前流下了眼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似乎这个孩子,他的命运就如同他的面相般寡淡。

    她指着墙边的椅子,温柔地说道:“向婴来了,坐。”

    樊克俭轻轻走过去,面向她坐好后,担忧地问道:“徐哥哥,刚才见你好像很苦恼的样子,你怎么了?”

    徐谨摇摇头,无奈地说道:“监规复杂,你徐哥哥背不下来。”

    樊克俭笑了笑,纯真的笑颜让白衣少年仿若带上了一丝仙气,他说道:

    “徐哥哥背监规做什么,国子监规矩严苛,能一条不犯的,都是圣人。”

    徐谨好笑地看着他:“是啊,毕竟这里的监生都是日后的官员。”

    “这里养出来的,都是奴才。”

    徐谨愣了一下,没料到樊克俭竟说了这样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她对他无声地摇了摇头。

    樊克俭低下头笑了一下,然后抬起头说道:

    “徐哥哥,虽然国子监只是一个学府,但在这里任职也不简单。前朝有一祭酒名叫宋讷,以严厉为众所嫉,在他手上经过的人命一条又一条。为满足一己私欲,其假借皇帝谕令大肆屠杀监生和小吏,在国子监内草菅人命,又害死了向皇帝进言的助教金文征和堂堂的吏部尚书余熂,史上有名,为后世所唾弃。是以国子监虽学规严苛,但延续至今,一般的学官都会避免刻意去抓监生的小辫子。”

    “哦,这样啊。”徐谨专心听着少年说的话,因为他说的这些似乎都是她所不了解的。“那若是这般,监生们不听话可怎么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