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舌战临德殿(一)-《镐京出猎》


    第(2/3)页

    众臣缓缓将酒杯放下,各自与同一个战线的官员交换下眼神,有人没了饮酒的兴致,有人抱着一副看好戏的姿态……

    殿内又慢慢安静下来,舞女们都极会看脸色,一个个都停下来退出去。这时从殿外刮来一阵清凉的夜风,众人的酒,都醒了。

    “爱卿莫要这样说,朕看着萧郎们长大,他们都是有福气的孩子。”

    “陛下,那一定是臣造了什么业,让我儿至今都卧床不起,臣痛心难忍……”

    “爱卿,三郎的事,朕记在心里了,你且放心,京兆府一定会秉公办案的。是不是,黄卿?”

    赵淳载语调陡然一转,立时有一道和蔼可亲的声音从席间传来:

    “陛下和淮阳侯放心,臣乃京城的父母官,自当会公正断案,给无辜之人一个交代!”

    “嗯。”皇帝闻言,点点头,转而冲萧渊安抚地笑着。

    可萧渊听了黄松此话,目光透着冰寒,他反问一句:

    “黄大人,那行凶之人在你府衙关着已过半月,本侯且问,你要何时将他定罪?”

    黄松一身官袍,白白的脸上带着面面俱到的笑意走了出来,跪下恭敬地给皇帝磕了一个头。

    官,分为京官和外官,京官上朝参典,乃是义务,外官离得远,自然不必如此,各府府尹即为外官。但镐京乃是大魏国都,是以京兆尹便理所当然等同京官。

    赵淳载抬下手道:“黄卿起来说话吧。”

    “谢陛下。”黄松站起身,立定,一张生来自带笑意的白胖脸上,满是宽慰的神色。他看向萧渊,信誓旦旦道:

    “萧侯爷尽管放心,京兆府不日就会复审此案。”

    “审案?不日?”萧渊面色不善:“为何是不日呢?难不成黄大人也着急了吗?”

    黄松赞同道:“是啊,案子搁置也有些日子了,是该找个日子好好审一审了。”

    “那恶徒刘洪良已将我儿打得卧床不起,数日来米水未进,只能以人参吊命,黄大人如今竟还跟我说要审案,朗朗乾坤,大庭广众之下,那么多人亲眼所见,案件已经清楚地不能再清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