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拍板赚钱-《穿书后我在古代组女团》


    第(2/3)页

    这没见过的东西,一个是要考虑受众程度,还要考虑有没有多大用处。

    艾歌把面条下进锅里,盖上盖子焖煮:“郁儿,不是师娘打击你,冬日寒冷,用毛线制的衣裳,能御寒吗?”

    御寒那是不可能了,说出去也没人相信:“毛衣不是用来御寒,而是用来保暖的。”

    “保暖?”

    “冬日出门穿着裘皮方可御寒,可人坐家里或是室内,脱了裘皮之后,这贴身而穿的毛衣便可保证身体的温度。”温郁想了想,又道,“还有些买不起裘皮的人……”

    温郁还未说完,艾歌摇摇头打断:“冬日屋里屋外一样冷,即便在屋里也会穿着厚厚的衣裳,再说用羊毛手工织成衣物,我即便没见过,也知需要消耗一定时间。”

    说得在理啊,古代家里又没有暖气,屋里和屋外的温度,不过是有没有风的区别。

    毛衣这种东西只适合在暖和的屋中穿,在古代便成了鸡肋,再保暖还能有棉衣和皮毛保暖么。

    看来销售毛衣的念头,还是就此打消吧。

    温郁想着还有什么是能从襄城外销到其他地方,距离海较近,海鲜和海盐应该最多。

    正好又快到冬日,这天然的大冰箱方可保存海鲜,若是发往内陆的话,也不用担心海鲜会臭半路了。

    这时,柳瑟新从外面进来。

    “听你身边的小丫头说你找我,可是要商量歌舞坊开业的事?”柳瑟新朝厨房走来,正好烂面汤出锅,三个人一起走进屋里。

    温郁饿得两眼发直,迫不及待喝了一口面汤,烫得她只翻白眼:“我听尹长老说襄城大水过后,户户吃紧生意不好做,我是想着歌舞坊的生意先不在襄城做了。”

    “不在襄城做?”柳瑟新惊呼,“那你想去哪做?”

    “我从宁都一路过来,带着我在宁都歌舞坊姑娘,开着花船一边走一边演,除去人工费租船的钱以及一路开销,你们猜我十五天赚了多少钱?”

    温郁一边吃着面汤,一步面露得意。

    见两人都摇头,她伸出三个手指,比划了一个三。

    “三百两?”艾歌表示惊讶,十五日能赚三百两,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温郁摇摇头:“是三千两。”

    其余二人皆目瞪口呆。

    十五日赚三千两……

    她们根本想都没想过。

    “你说真的?”

    “那是,银票还在我屋里放着呢,我十五日便赚了三千两,若是多巡演些日子,个把月甚至再长一点,你们觉得能赚多少钱?”

    那可是十根手指都算不过来了,别说十五日净赚三千两,就是三百两,有那么一年,都富可敌国了。

    三个人的眼中全都放着光,光靠想还不行,具体要看如何运行起来。

    “若真要花船巡演,南下生意好做,那边各个富得流油,自然有钱看歌舞演出。”温郁越说越带劲,“不如我们这次玩把大的,沿海行船至南下扬子江,一路沿江向西,途径的地方全是富甲之地,一路下来岂不是赚翻了。”

    温郁所说还真很靠谱,只是这一趟下来,至少也得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可这么大的工程,我一人支撑,即便有歌舞坊赵妈妈帮助,恐怕还是做不来。”柳瑟新想做是想做,可又怕自己能力不足,把事搞砸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