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师父,在核磁层面,怎么去看神经和血管啊?我觉得要看清楚这两个结构很难。”王环在回答了周成一些问题之后,把心里的疑惑讲解了出来。 “彭伶俐师兄和郭霖师兄两个人,也觉得看神经和血管的走形极为困难。”王环为了解释自己不是不努力,于是就把这二位拉出来一起做对比。 一看报告,二看病灶,三看解剖,四看层次…… 能够看到解剖层次,就能够分辨出来不同的肌腱及肌肉的走形,比如说韧带、肌肉等。 但要看到神经和血管的层面的话,则需要更加精细化的阅读核磁原片! 这种深度的内容,已经不是影像科的医生能够阅读出来的,水平不够的专科医生,都没办法看到相应的走形。 不仅需要解剖功底、阅片的功底,还要一些更为专业的知识来进行辅助。 说实话,这是手外科核磁阅片的一种硬工夫,目前而言,没有捷径可言。 周成能够帮助王环罗列出来不同水平是大概什么层次,就已经费尽了工夫:“要看神经和血管走形,除去专科的基本功及解剖学知识,还需要深入地了解一下核磁成像的基本原理。” “我们知道,核磁成像主要依靠ho的弛豫作用……” “神经在核磁中的显示特点:神经通常呈现为高信号强度区域,这是因为神经周围的脂质髓鞘具有较高的水分子排斥性,导致周围的组织信号低于神经信号。 “成像原理是:神经的显示主要依赖于t2加权成像,即在一定的扫描参数下,神经组织的t2值较长,因此在t2加权成像中会显示出高信号强度的神经结构。” “血管的显示特点:血管通常呈现为低信号强度区域,这是因为血液中的氧血红蛋白对mri信号的产生有所抑制,血管周围的脂质髓鞘也对信号的产生有所抑制。 “成像原理:血管的显示主要依赖于t1加权成像,即在一定的扫描参数下,血液中的氧血红蛋白具有较长的t1值,因此在t1加权成像中会显示出低信号强度的血管结构。这又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一般是在t2加权层面看神经,t1加权层面看血管。这就需要水磨工夫地多去练习……” “这个学习起来,说是没有捷径,但也有一定的捷径,这和我们人类学习的方式不同略有相关性,你可以平时里在阅片的时候,形成自己独特的相应锚点。” “学习锚点是什么你知道吧?就是你辅助学习的一种工具,就像是空间记忆法,宫殿记忆法一样,寻找一种替代品——” “比如有些人,是数学系的大神,有人对空间三维结构,非常敏感,因此在学数论,还有在虚实数方面,非常敏锐!” “还有学美术的人,有立体感很足……” “也有人对文字敏感……” “还有人,对提炼这一块,就很熟悉,他们能够快速地拆解一大篇文章中的关键部分,一遍之后,能够把大概意思还原,这就是对文字敏感。” “这种人,天生就有学习的优势,能够记住很多概念,很多内容,然后再融会贯通的时候,写文章很厉害。这是组织能力。” “还有一些人的话,则是对数字敏感。你可能让他们单独记诵一些文字,很困难。” “但是一旦与数字链接了起来,那么他们就能做到终身不忘,甚至他们说话,可能都要先把数字先提炼出来。” “还有一些人,则是把知识体系,构架成为空间构架后,不同的节点,放置不同的东西。” “这就是学习的锚点。” “你如果能够在阅片的过程中,把神经、血管、肌肉和肌腱分别罗列成不同的对象,找一个相对夸张点的象形或者替代品,那么在你下次阅片的时候,再看到这些东西,会更加清晰的凸显在你的眼前。” “就好比,王环你怕老鼠是吧?” 王环闻言顿时一个激灵,猛地甩了甩头,似乎听到这个字眼,就形成了肌肉的害怕记忆,表情恐怖。 周成见状则说:“对了,就是这样,只要是老鼠这东西,不管是图画、文字、还是相关的词语,它叫声等等,你都可以立刻地反应过来,若是你能够把阅片中的一些部分,拟代成与这些相关的,那么你在以后阅片的过程中,你最先发现的就是这些记忆深刻的东西。” “师父,能不能不把神经和血管比喻成那个mouse呀。”王环自己都不喜欢说这个词,日常都是用英语来替代。 “可以啊,你自己想怎么去替换都可以,我只是给你举一个例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