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会做手术和会手术!(求订阅)-《医学模拟器》


    第(2/3)页

    因为啊,之前在周成手上,看起来格外容易的骨折手法复位,却是很难达到周成所做的那个程度。

    看到平片的结果,秦明和卢彬两人的表情都微微有些严肃。

    达不到标准,这一台手术,又不追求速度,那自然只能再调整了。

    如此往复,足足四五次。

    卢彬和秦明二人似乎都还不满意,再要走进手术间,调整时。

    周成却扫了一眼显示屏上的平片后,开口道:“卢主任,可以了,复位到这样的层次,术中可以通过内固定器械对剩余的部分偏移进行调整,没必要完全达到解剖复位的层次。”

    卢彬闻言,回头看了周成一眼,内心里面的自信,稍稍有点崩解——

    “真可以了吗?周医生?”卢彬现在都不敢说可以了,因为他觉得,上台之前,明明就已经把一切准备都做好了,怎么做起来,却又是这种鬼逼样子。

    “可以了。这样的复位程度,就可以了,在小切口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我们要根据骨折线分类骨折,如果与骨折线所在的轴向垂直方向有移位,必须校正。”

    “但是如果只是顺着骨折线的轴向有移位的话,可以通过内固定器械,进行微调矫正,术后的恢复效果,也是极好的。”周成解释。

    他大概是看了出来,目前,卢彬在手法复位上,最多就是到了熟练的级别,这样的手法复位,要达到完全的解剖复位,那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

    这会增加骨折断端的磨损,万一术后,导致了骨折不愈合或者愈合减慢,那就是真的得不偿失了。

    骨折延迟愈合里面,其中一条写在教科书里面的理论,就是多次手法复位失败……

    “那就可以了,周医生,你是这方面的专家,你说可以了,那就可以了。”卢彬岿然一叹,很是无奈。

    接下来的操作,卢彬之前就在周成做的手法复位下,做过,只是要把器械放进去,这并不难,只是,在这一次的安放微创内固定器械时。

    安放的难度及对接的难度,因为之前的手法复位没有做得特别好,所以也是重复了好多次,这才对接起来。

    骨折的治疗,复位和固定,都相当关键,而操作的难点,其实是在复位,而不是固定。

    但是,固定后的效果,还是极好的。

    因为是通过髓内固定,所以,最后骨折线,也只是隐约可见,只是达不到周成复位后的那种,几乎完全隐匿的程度。

    差距虽然小啊,也是功夫和境界之间,存在着的差异,需要改良,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于是,在足足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后,手术终于是接近了尾声。

    卢彬望着术后c臂透视的结果很久,才问周成:“周医生,这样的术后效果,应该不会出问题吧?”

    周成就直接说:“恭喜啊,卢主任,你已经能够单独完成微创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了。这样的术后平片放出去,那患者术后的愈合,肯定是极好的。”

    听到卢彬这么说,卢彬才缓缓地舒了一口气,道:“周医生,之前看您做的时候,蛮轻松的,但自己真正操作起来,才知道,这里面的难度。”

    “自惭形骸,我大抵是明白什么意思了。”卢彬摇了摇头,也没继续追究,打算下台了。

    接下来的缝合以及手术的周转工作,自然是交给了杨韬以及住院医师。

    秦明也开始帮周成脱下无菌手术衣的领带,然后陪笑着说:“卢主任,这台手术,已经很快了,如果我们要转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指不准还要多久呢。”

    “这才一个小时多一点点,和周医生自然是不能比的,但是比起大部分人来,都要快了很多,而且术后的平片。”

    “骨折的固定稳定,骨折线对位良好,手术的创面也小,术后恢复效果,也是很值得期待的。”

    虽然秦明也清楚,卢彬的手术质量与周成的手术质量之间的差距,也能明白,同样的骨折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不同人施展,那结果可能是截然不同。

    可没办法啊,周成是啥人?

    自己等人是啥人,如果真要追求和周成同样的境界的话,那么就只能无限加长手术时间,人家是这个手术的开创者,这不能这么比。

    你一开始就直接和天板比,那就是要强啊,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要强是并没有什么不对的。

    但是能力不够,那就不要追求那么完美了。

    张正权也下了台,然后一众人,都到了休息室里。

    卢彬则是继续请教:“周医生,你说,同样是手法复位,同样的理论,怎么在施展起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听到这话,张正权也是竖起了耳朵。

    秦明更是眼睛一亮,主动地给周成递来一杯水,又给卢彬一杯,他自己也不喝水,张正权的份儿,自是没有的。

    要喝水,只能自己去自助。

    周成思考了一下,而后说:“卢主任,其实,手法复位,搞懂了最基本的原理后,还需要体会一些东西的。”

    “最开始的入门,就是通过力量去拮抗去拉伸,达到复位的效果。再进一步你会觉得操作很是熟练,可以轻而易举地很快达到复位的效果。”

    “但是这是简单的骨折复位,到了复杂部位,或者是特殊的部位,单纯的蛮力,可能就不太适用,这时候要利用到巧劲。”

    “巧劲的利用,则是通过肌肉的走形以及解剖的位置,去自己思考和探索,通过增加手法复位的数量,去感受,我们人体不同肌肉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通过四两拨千斤的力量,达到复位的效果。”

    “我觉得卢主任,你可以往这个方向,去好好地体悟一下。”周成缓缓说着。

    这套说辞,是周成自己整理的,借助了之前,方云给他科普过的一些境界划分及对应的点,周成把手法复位给拧了出来,把不同时期,或者说不同熟练度等级之间,做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划分。

    卢彬闻言,若有所思,却又觉得玄妙无比:“是这样啊,我就说,看周医生你复位的时候,又快又不费力的。”

    秦明倒是学习的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强,于是再问:“周医生,按照你的说法,巧劲,也是要很用力气的,我看你平时复位的时候,却没怎么用力气,你是怎么达到复位效果的?”

    秦明很好奇,周成的复位,究竟是借用了什么样的力量。

    卢彬也转头过来。

    周成想了想,这些是他之前在手法复位理论里面,都没有特别标注的,但是现在,周成自己总结了一个客观的对象。

    “在巧劲之后,应该还有一种转化的力量吧。就是在骨折发生之后,如果病人在未麻醉的情况下,因为疼痛的刺激,肌肉会自然而然地收缩,而这股收缩的力量,其实是很强的。”

    “如果我们在复位的时候,能够利用好这些力量,术者和操作者自己,并不需要用到很大的力量,就已经有足够的力量,达到复位的状态。”

    “我们术者,可能需要做的,就是阻断一部分肌肉的被动收缩的牵引力,使得本来存在着平衡之间的各种力量,达到不平衡的状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