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为了彰显诚意,在筹军饷的时候,卫丞相没敢耍心眼,实实在在地出了一万两白银。 短短两日,军饷和粮草都筹集得绰绰有余。 萧京昭下令遣人把钱粮送往北边的边疆。 南边有父王用燕南的税银养着军营,萧京昭省心不少。 御书房里,萧京昭手拿册子仔细端详,上面是筹军饷的名单和对应的数额。 看着卫丞相排在第一,内阁大臣们都相差无几,品阶越低,数目越少,让人挑不出毛病。 这时,向阳伫立在窗外,他偶尔抬头望向屋里,嘴唇微动又低下头。 萧京昭见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放下手里的册子对他招了招手。 向阳连忙走了进去,“皇上有何吩咐?” “你想说什么?” 向阳抬手摸了摸脸,“皇上看出来了?” “你都只差没把字写在脸上了,谁都看得出来。” “皇上英明,属下今日去衙门看审案进展,走在街头时听大家都在夸皇上英明。” 向阳顿了顿又道:“他们还夸王爷如同仁宗皇帝般地爱民,大家都以为蔺公子送进京城的粮食是王爷派人送来的。” 燕南王和王妃还没进京,大家还习惯地称呼他为王爷。 “这事朕觉得愧对相之和他的大舅,这事不好对外解释,以后找机会再补偿他就是了。” 若按照从前旧规可以捐官,蔺相之送来的粮食足够换得一官半职的了。 “衙门按照律法,是打算如何惩罚哄抬粮价之人?” “罚白银两万两,徭役一年,后辈三代不得参与科考。” “嗯,不错,卫氏家族明面上分家过,暗地里官商勾结。” 萧京昭自然知道这惩罚是重了,下面的官吏也是会见风使舵,若换从前,就算卫丞相的家族里有人哄抬了物价,老百姓也敢怒不敢言,衙门更是睁只眼闭只眼。 宋睿糊涂之极,更不会去拿卫氏家族问罪。 “还有一事,皇上您听了也高兴。” “还有何好消息,你别吞吞吐吐的,一并说出来。” 连日辛劳,朝堂上的事还算顺利,萧京心情也愉悦。 “是江姑娘,她也开了一个粮铺,属下特意去看了看,叫平价杂粮。” “杂粮?” 第(2/3)页